close

13189_373633846146838_8105463996933630157_n  

這是中壢火車站旁的潤餅專賣店,生意好到不行……

清明節,吃潤餅。

說說什麼叫個「潤餅」吧!這事還真說不清;中華民族歷史攸久、幅员遼闊,加上族群繁多錯綜到不行,語言分殊雜以不停的變異……您說這庶民之習俗,怎麼追根溯源得鐵案如山?幾幾乎不可能,反倒會處處踢到鐵板。

但是,生民之生命綿延不絕,生活之內容不捨晝夜,咱們生活裏的點點滴滴,總有個來龍去脈、總都有正知正見,這咱們只要抓對哏,是能夠將其真義,手到擒來的。咱們試試,列位看官評評??

在連雅堂的《臺灣通史》就叫「潤餅」。一般飲食史,把它歸在「春捲」,這不太搭軋;因为今日的春捲,其包捲的內容已經雜了,而又往往過炸,這與潤餅的原真有別。

潤餅不能過炸,這不惟與其原真之性相勃,也是現前普遍現象如此,乃顯而易見,此固不待言。

那麼,什麼又是潤餅的「原真之性」呢?

一言以蔽之:春天的清新蔬食,而裹以恬淡之薄餅。它就是春之清明節氣之際的應景食物,故必也要輕薄清淡,爽口宜人;如是而已。

有人說它原叫「軟餅」,「潤」是諧音,這不太重要;但另有說是「春餅」,此說可通;就是春食唄。杜甫有詩「春日春盤細生菜」;《四時寶鏡》說「立春日,食蘆菔,春餅,生菜,號春盤」,恰恰可為佐證。

若然,則清明源於寒食節,始自春秋;潤餅此一食俗,可溯及唐朝而甚是明白的。寒食節不可舉火,又是它必得奪其清淡之另一背景了~即便今日是要炊爨的。

您看這說得有多累了!沒法子,咱們要弄清楚什麼個潤餅才叫好吃,必得先辨其原真本性之味呢!否則別說民家,就是坊間也到處在賣,何可正本清源?

嘉義市的潤餅恐怕是最得其正味吧!?賣的店不乏多有,就是嘉義縣市的民眾向來習慣在家包著吃的,就口味上均能相當統一。

10846088_373626876147535_8168612514248192942_n  1549395_373626896147533_5857139718391093055_n  

嘉義市垂楊路、忠義路口的黑松潤餅.嘉義黑松潤餅餡料

大抵上,高麗菜、芹菜、胡蘿蔔、韭菜等等應時春蔬,清水過煮,即為主料。白粉糖、花生粉,那是不可或缺。此外,嘉義的吃法,有幾個特色,讓它成為可以最得其味:

1,蛋皮,攤得薄如紙,切得細如絲,捲入料,若有若無的味兒。還有豆腐稍煎一下,切條加入,這也是一味。雞蛋絲、豆腐條都很清淡,一起捲入,既不會奪味,又可以極力豐富整體口感,頓使其風味卓绝。

2,會擺些肉燥,添些些厚腴,但仍保清淡正味。

3,這可得大書特書,燙過菜蔬的湯、或蒸出來 的汁,要放上柴魚屑屑,好生的熬一下,成了極鮮美的湯,然後極為滾燙的送上來以為佐配,不燙舌不算數,柴魚味絕對要正點,否則算不上一口好「潤餅」;這是 家父耳提面命於我的

不過,咱們也不能太法西斯,抓個正確的「正味」要審判所有,獨尊嘉義。

飲食是風俗,則約定成俗嘛,各地風俗當有其變唄!

比如甚有名氣的中壢火车站邊所賣(首圖所示),就特重酸菜,取其葉部,擺了甚多。其他各地,也都有些獨特風味。

但是,如果像鹿港菜市場晚上賣的有一攤,就用個油鍋把拉雜一堆合菜熱在一塊,客人來了,就這麼油鍋裏撈起来裹給你吃了,唉!真要命,那種春天style的清新恬淡可人,可真被砍殺殆盡了。

這個攤子環繞不乏“二鹿“美食,但這樣折騰咱們臺灣潤餅,就不行。可見吃東西的品味也要恆常保有獨立自主判断力,迷信權威不得。即便鹿港未必就樣樣好。

至於潤餅皮乃由麵粉所製,在《彰化縣志》即有記載。

皮,必須均稱而薄,薄又不可易破,味道要韌脆適中,太脆、太韌也都吃來不過癮。如此這般,拭出一張夠水平的潤餅皮,得要有好功夫。往往遍尋數個菜市場,依然得之不易。

各位看官,如果發現優的拭潤餅皮師傅,建議寶之惜之,好好尊敬他!!

 

記於2014清明時分有感

arrow
arrow

    郭老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