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417936_450358308380756_20209385_n  

處處豬血湯。但別說能得老味道個中三昧,就是貨真價實的豬血所製者,在市場經濟中,卻也踏破鐵鞋無覓處。

各位可能不知道,坊間所賣的豬血,絕大部份是膺品,假的!

顏料調製而成。這不難理解,哪來這麼多豬血呀?資本主義的問題,列位,卻不在市場利潤,是在於「量」。

不得不極鉅之量化生產,乃所以一切變了味、變了調,您說是不?那麼「極鉅之量化生產」,恰恰要依賴科學,方才可能;「化學」總能點石成金,香料一加,人人想喝碗豬血湯,只要手上有幾個銅板,無不可以如願以嚐,只不過是「人工豬血」了(這個詞好像有矛盾)。可見,資本主義確是與科學,不可兩分,如車之兩輪,鳥之兩翼,缺一不可。

那末,列位,如果您雅不滿意現代文明,光反市場經濟可就不太徹底了。真正的豬血,扳開來看,它們中間是會夾著些小氣孔的,這是手工製造必會形成的,就像cheese那樣,中間有洞。


接下來就真是筆墨難以形容,而言語為之道斷了。正港的豬血湯,有一股兒特殊的味道;閩南話說「氣口」。真說不出來,就是“對的“豬血湯味。佐料要用韭菜、酸菜,油葱一樣是要緊的。

說到酸菜,家母來自“酸菜的故鄉”,雲林縣大埤鄉三塊厝,台灣人吃酸菜,要講究起來也是一大學問,按下不表

不過,在台灣南部,台南高雄屏東一帶,偶爾還是可以一逢真正「豬血湯」。

顏色,要長的如照片醬;沒現在市面上那麼「統一」,好像有一種「正牌」的「豬血色」。

您不覺得那些「統一」到有些離奇,有些假。純天然的東西,怎會那樣的規格化?

豬血湯,確實是台灣人老骨子的食物。所以囉,要表現台灣本土文化,少不了豬血湯;以台灣本土文化弄出來的「文創事業」,也要賣豬血湯囉。

台南市唄,赤崁樓、大天后宮、孔廟那一塊台灣文化的景點聖地,就真有人高掛旗幟專賣「傳統豬血湯」,它們這個哏是對的,確實豬血湯是極富「民族特色」的「特色小吃」(請捲舌),但那個味道是錯的。

「形」易學,而「實」難得,豬血煮了一鍋了,加上韭菜了,再正宗些,擺上些酸菜(咱叫鹹菜才對)了;若真要挑剔講究了,得洒上些油蔥(紅蔥頭用豬油爆香);這外形,就算齊備,萬無一失;但是,味道不對哪!名(外形)實不能相符。傳統旗幟再怎麼高掛;攤頭店面再怎麼仿古,也是令尋味嗜痂者徒留唏噓。

說到這豬血湯,不由得悵然些。家父平常绝對是遠庖廚的君子,獨獨偶爾得閒,就會特別要家母(兩位老人家也都八十高齡了)煮鍋豬血湯來解饞,這在我家是不尋常的;得了「父親之令了」;所以我們小孩一塊兒煮,一塊兒喝這口豬血湯也就特別覺得肅穆些。真有那麼種儀式感。當然,行禮如儀,韭菜、鹹菜(他們叫酸菜)、油蔥樣樣不能少。大碗公端上,一家老小喝了個熱呼呼,鬧騰騰,好像也是共獻的一祭:祭五臟廟之祭,還是祭生命祭,為了家人親密的親情,陶然一祭。

那味道是對的。豬血湯,可能是唯一不真正出現在祭典上的台灣人儀式性食物之一。其貴重可知,踏破鐵鞋無覓處,稍費功夫猶可得。

arrow
arrow

    郭老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